2009年4万亿执行的结果,使本来已严重的结构失衡更加的恶化,这表现在很多的传统制造业部门那时产能已经过剩,产品技术落后,在市场上找不到销路,急需更新换代。
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得出这一结论。中国占据了主导地位,原因在于经济规模增加了,而经济增速仍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。
依照这种方法,美国和欧元区的相对重要性有所升高大家先看一下完全没有加工,就是两个统计数据,蓝线是GDP的增长率,红线是通货膨胀率。这一点,上次我们在2000年、2001年、2002年开始看到苗头了,那个时候发现通货还在紧缩,价格还在下降,通货膨胀率还是负的,突然发现企业利润开始上涨,投资开始恢复,这是一个迷,是一个悖论。今天的主题非常好,非常赞同,只有持续了才能复兴,而且任何一个经济都是经过这么过来的,发达的经济体都是一轮一轮这么过来的,都是经过周期的考验,我们的企业才更加丰富,才更加持久,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增长的机会。我不相信这种企业能够持续、长久,风吹草动,你的资本不仅调离了,你的精力转移了,所以风吹草动一来,被淘汰的就是你。
大家做企业,企业财务算算这个账,这就是进步了,整个经济的生产力提高了。那个时候在座的企业很多都不存在。里根在推动减税时要不停给议员打电话进行游说动员。
政府管制太多、法治薄弱,严重抑制了创新活动,减少了有效供给。面对过度依赖投资、强势政府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形成的严重后遗症,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。罗斯福新政期间,美国也的确大力推行以工代赈、大力兴建公共工程。可见,里根与供给经济学在理念上是相通的。
罗斯福也加强了政府管制,特别是著名的《Q条例》,对利率水平管制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供给经济学是向古典经济学的回归。
优秀的领导者首先选择优秀的团队。二战结束后,美国又接连陷入新的战争泥潭: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、60年代的越南战争。消费,把老百姓的钱掏出来,那是企业家的本事,那是创新的体现。第五,必须步步为营迈向平衡预算... 上述要点,构成了里根经济学(Reaganomics)的核心要义。
供给经济学的横空出世 供给经济学(supply-side economics)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。作为一个演员,里根却具有堪比哲学家的朴素价值观。股灾后,资金又涌入债市。滞胀的出现挑战了经济学家的知识边界,因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,通胀与失业率应该是负相关的(菲利普斯曲线),而在滞胀状态下出现了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的局面。
里根经济学:供给经济学的伟大实践 供给经济学问世之初,是不入流的,甚至被里根初选时的党内竞争对手老布什指责为巫术经济学。例如,乔布斯发明了iphone手机,iphone手机的供给自动创造了巨大的需求。
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一个重要历史节点。银行间利率已到2%左右,是多年来较低水平,银行超额储备率也在上升,说明流动性并不短缺,短缺的是投资信心。
他坚信自己的逻辑是对的:税率越低、政府管的越少,人民的积极性越高,经济就越繁荣。前中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最近指出:现在经济不好,企业不愿投资。好莱坞演员出身、以70高龄当选总统的里根,何以如此备受推崇?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一语中的:里根改变了美国的行进轨道,他把我们推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上。代表人物有罗伯特·孟德尔、阿瑟·拉弗、万尼斯基、诺尔曼·图尔和保罗·罗伯茨。这是在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国进民退、政府权力无序膨胀之后,中国经济理念再度向市场力量回归。中国面临的问题显然并非简单的需求不足:一方面产能过剩,另一方面国民蜂拥到日本买马桶。
美国企业研究所Michael Ledeen评价说,美国建国二百年来,有四位伟大的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:华盛顿,林肯,罗斯福,里根。一旦失去正确的理念,经济政策就会迷失在无知、短视与利益的纠结之中。
刺激政策对前一种情形或许有效,但对后者却束手无策。(In the long run, we are all dead.)言下之意,我的方法虽然是短视的,但能短期见效。
中国企业普遍停留在低成本竞争阶段,中国目前的供给现状是低端供给过剩、高端供给不足,无法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结构。政策转向的深刻含义 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并不复杂——实践证明,单纯的需求管理难以帮助中国经济走向复苏。
拉弗居然提出:降低税率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。11月10日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: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,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,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。进不了实体经济,必然涌进资产市场。究其原因,是卡特沿用凯恩斯主义的战术,企图通过刺激需求来摆脱困境。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,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的重大转向,中国经济转型有望迎来实质性突破和转折。沃尔克治理通胀的策略非常简单:加息。
绝不能用征税的手段来管制经济或促进社会变革。因此,此前凯恩斯主义色彩浓厚的需求刺激政策,并未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,反而制造了一次暴涨暴跌的股市大泡沫,放大了金融风险。
一方面国内奶粉行业陷入困境,另一方面澳洲、德国的奶粉被国人买得断货。这是选民对里根经济学的信任票。
1980年,美国联邦管制的成本约为今天的8000亿美元,平均每个家庭4000多美元,这是巨大的隐形税。大萧条之后,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去美国游说时任总统罗斯福,推销凯恩斯主义,通过政府投资创造需求来摆脱经济困境。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嘉图解释说: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。这对政治家,特别是面对选举压力时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威胁。
里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从何而来?主要是货币主义学派和供给学派。供给学派则主张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而非需求。
因此,尽管凯恩斯主义倍受诟病,但由于它对政治家的短期蛊惑力,它不时改头换面重新登场(例如林毅夫所谓超越凯恩斯主义的新结构经济学)。而供给经济学的诞生,恰逢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。
当时,就连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费尔德斯坦(Martin Feldstein)都对里根经济学失去了信心,公开表示里根总统就是安徒生童话里没穿衣服的国王。其次,必须降低税率,这样努力工作才能得到报偿。
文章发布:2025-04-05 06:55:54
本文链接: http://i951v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/3dr2r/4538.html
评论列表
这些国家高速增长后通常都转为中速增长。
索嘎